查看原文
其他

“疫”线故事 | 兄弟俩共同闯出鬼门关,奇迹之手紧紧相握,望平安就对了!

往期荐读

作为ICU医生,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早已习惯了与家属进行病情谈话,但这一次面对新冠肺炎,她却经历了最难的家属谈话。详情点击☞驰援手记 | 高元妹:保护好自己,尽全力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我们给ICU内的患者加油,给武汉的患者们加油,给全国的患者们加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重症监护室里响起了掌声医护人员一起见证了两位同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兄弟俩拔出气管插管之后第一次握起对方的手,哥哥激动地对医护人员说:“除了感谢医护人员外,我们还要给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打call’,希望大家都能挺过难关,战胜疾病!”



1月26日,广医一院ICU收治了两位从外院转来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其中一名就是杨凯安(化名)。“当时转来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气管插管,情况是非常危急的状态。”负责接诊的陈思蓓医生说,这是该院接收到的第一例确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由于对这来势汹汹的“敌人”并没有真正接触过,所以大家都高度重视,已经下班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刘冬冬、林志敏得知要收病人,也都又匆匆赶回病区集结。

 


面对这么危重的患者,整个医护团队不敢有丝毫大意。在钟南山院士的亲自带领下,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主任刘晓青及陈思蓓、徐永昊、刘学松等骨干力量全部上阵,相对年轻的刘冬冬、林志敏等也都主动加入。医生精准施治,护理团队则精心看护,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杨凯安的病情逐渐好转。


2月3日,又有两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转入,其中有一位就是杨凯安的弟弟杨凯全(化名)。“弟弟转来时病情相当危重,也已经做了气管插管,但仍旧严重呼吸衰竭,转运呼吸机需要纯氧支持,循环不稳定,多脏器功能损伤。”负责转运的余裕恒医生说。



转来之后,主任刘晓青带领团队细致地查看患者并制定治疗方案。“弟弟转入后病情呈一度继续进展,高烧、肺部渗出增加、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体外膜肺(ECMO)和床旁肾替代(CRRT)也在病房内随时候命。”徐永昊说,他们时刻做好了给患者上ECMO的准备。


意识已经逐渐清醒的杨凯安通过医护人员得知隔壁房间转来的正是他心心念的弟弟,显得非常焦急与不安。“我们来查房的时候,发现他总是直勾勾看着门缝那边,后来知道,他是想通过门缝关注弟弟的情况。”这一幕被主管医生陈思蓓看到了,于是,每天除了查房,她和其他医护人员主动兼任兄弟俩的“信使”,把两个人的情况告诉给对方,鼓励他们一起加油,共同战胜病魔!


在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二人的病情逐渐趋于稳定,神志转清。2月13日,哥哥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第二天,弟弟也成功拔管脱离了呼吸机。


经过两天的观察,两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级别已经从“危重型”降至为“重型”,都在向好发展中。


为了让兄弟俩相互鼓励,进一步稳定情绪巩固后期治疗,医生们把拔管后的兄弟二人转到相邻的两张床。刚看到对方的时候,由于身体还相对虚弱,无法进行更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一个眼光、一点微笑,足以让兄弟两人安心又充满信心,哥哥禁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ICU内的呼吸康复锻炼下,兄弟两个人的精神越来越好,“他们还不能大声讲话,为了能让他们来一次短时间的近距离交流,我们一起把哥哥的床挪到弟弟旁边。”徐永昊说,看到哥哥握起了弟弟的手,不断地向医护人员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在场医护人员的眼睛也都湿润了,“兄弟俩的好转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去救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守护每一个生命继续全力以赴!”



大家都在看...

“疫”线故事 | 走访到深夜,20天来海珠区这群社区卫生工作者到底在找什么?

“疫”线故事 | 家人虽分散,心却连成“疫”线,这对逆行夫妻了不起!

“疫”线故事 | “我不能因为家庭的小困难影响疫情防控工作”


编辑:依婷  责编:邹向东


来源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讯员 | 韩文青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点亮小花期待有更多好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